本文是学习GB-T 32739-2016 土壤科学数据元数据. 而整理的学习笔记,分享出来希望更多人受益,如果存在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本标准定义了土壤科学数据元数据的要求、技术内容和概念模式,规定了元数据应用必备的最小元
数据元素集(简称核心元数据),以及对元数据进行取舍、扩展和制定元数据专用标准的规则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土壤科学数据集的编目和描述、组织管理以及数据交换网站的数据服务。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4880(所有部分)语种名称代码
GB/T 7408 数据元和交换格式 信息交换 日期和时间表示法
GB/T 13745 学科分类与代码
GB/T16831 基于坐标的地理点位置标准表示法
GB/T 17296 中国土壤分类与代码
GB/T 21010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土壤科学数据 soil science data
野外调查、观测、试验等土壤科学研究活动产生的原始数据,通过地图和测量技术形成的有关土壤
信息的空间数据,以及对上述数据进行加工而形成的数据。
3.2
土壤分类 soil classification
依土壤性质与量的差异,系统划分土壤类型及其分类级别,拟出土壤分类系统。
3.3
数据集 dataset
可识别的数据集合。
注1:通过诸如空间范围或数据获取方法或要素类型的限制,数据集在物理上可以是更大数据集较小的部分。
一
张非数字化的硬拷贝地图和图表均可以被认为是一个数据集。
注2:改写GB/T 19710—2005,定义4.2。
3.4
数据实体 data entity
包含数据内容的一个逻辑的或物理的存储单元,
一个数据集可能由一个或多个数据实体组成。
示例: 文本文件、关系数据库数据表、电子表格、空间格网数据和GIS图层中的属性文件等。
GB/T 32739—2016
注:改写GB/T 20533—2006,定义3.6。
3.5
元数据 metadata
定义和描述其他数据的数据。
[GB/T 18391.1—2009,定义3.2.16]
3.6
元数据元素 metadata element
元数据的基本单元。
[GB/T 19710—2005,定义4.6]
3.7
元数据实体 metadata entity
一组说明数据相同特性的元数据元素。
[GB/T 19710—2005,定义4.7]
3.8
元数据子集 metadata section
相互关联的元数据实体和元素的集合。
注:与UML 术语中的包同义。
[GB/T 19710—2005,定义4.8]
3.9
概念模型 conceptual model
用抽象观念表示现实世界的数据模型。
注: 一个概念模型表示人们对一个体系的理解。
[GB/T 18391.1—2009,定义3.2.5]
3.10
概念模式 conceptual schema
概念模型的形式化描述。
[GB/T 20533—2006,定义3.20]
3.11
矢量数据 vector data
以坐标串表示的空间点、线、面等几何数据及与其关联的有关属性数据的总称。
[GB/T 20533—2006,定义3.3]
3.12
格 网 grid
由两组或更多组曲线组成的网络,其中每一组均按算法与其他组相交。
[GB/T 19710—2005,定义4.4]
3.13
影像 image
具有用数字表达物理参数属性值的格网覆盖。
注:物理参数是传感器测量或模型预测的结果。
[ISO 19115-2:2009,定义4. 19]
3.14
格网数据 gridded data
具有属性值及其关联的格网坐标系统位置的数据。
GB/T 32739—2016
[ISO 19115-2:2009,定义4.17]
3.15
数据志 lineage
数据的历史沿革信息,包括获取或生产数据使用的原始资料说明、数据处理中的参数、步骤等情况
及负责单位的有关信息等。
[GB/T 19710—2005,定义4.13]
3.16
数据类型 data type
有效值域和允许对该值域内的值进行的合法操作的规定。
例如,整型、实型、布尔型、字符串、日期以及本标准中自定义的数据类型等。
注1:数据类型包括基本预定义类型和用户定义的类型。
注2: 改写GB/T 19710—2005,定义4.1。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CST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Chinese Soil Taxonomy)
GSCC 中国土壤发生分类(Genetic Soil Classification of China)
UML 统一建模语言(Unified Modeling Language)
URL 统一资源定位符(Uniform/Universal Resource Locator)
本标准使用元数据基本属性,通过 UML
模型和数据字典两种方式对元数据概念模式进行描述。
本标准从语义和语法两方面对元数据元素和元数据实体进行描述,使用以下八个属性定义:
a) 中文名称
元数据元素或元数据实体的中文标记。元数据实体名称在本标准中是唯一的,元数据元素名称在
元数据实体中是唯一的,通过元数据实体名称和元数据元素名称的组合,使元数据元素名称在整个标准
中唯一。
b) 英文名称
元数据元素或元数据实体的英文标记。
c) 缩写名
元数据元素或元数据实体的英文缩写名称,规则如下:
1) 缩写名在本标准范围内应唯一;
2) 存在国际或行业领域惯用英文名称缩写的应采用惯用缩写。
d) 定义
对元数据元素或元数据实体含义的解释,以使之与其他元数据元素或元数据实体在概念上相区别。
e) 数据类型
元数据元素的有效值域和允许对该值域内的值进行有效操作的规定,例如整型、实型、字符串型等。
本标准也使用数据类型属性定义元数据实体、构造型和元数据关联。
style="width:1.39334in" />style="height:0.88in" />style="height:1.02014in" />GB/T 32739—2016
f) 值域
元数据元素所允许的值的集合。本标准也使用值域属性定义元数据实体,用以说明该元数据实体
包含的元数据元素和实体。
g) 约束/条件
说明一个元数据实体或元数据元素是否应在元数据中选用,还是有时选用。
该属性可以有如下的值:
1) 必选(M), 元数据实体或元数据元素应选用。
2) 条件必选(C),
说明元数据实体或元素是否选用的条件。当该条件满足时,其实体或元素
成为必选实体或元素。
3) 可选(O),
元数据实体或元数据元素可选用,也可不选用。如一个可选实体未被选用,则
该实体所包含的元素(包括必选元素)也不选用。可选实体可包含必选元素,但那些元素
只当可选实体被选用时才成为必选的。
h) 最大出现次数
说明元数据元素或元数据实体可以有的实例的最大数目。
本标准采用统一建模语言(UML)
描述元数据子集、元数据实体和元数据元素之间的关系。用 UML
中的包表示元数据子集,类表示元数据实体,属性表示元数据元素。本标准使用的
UML 符号如
图1所示:
|
---|
style="width:1.45347in;height:1.13333in" />
注释 注释 构造型
style="width:4.98681in;height:4.55347in" />
图 1 UML 符号
UML
图中的某一部分需给出补充说明或明确的解释时,宜使用注释。补充性或解释性的文字写
在表示注释的带折角矩形框中,注释和被注释的图元素之间用虚线"------"连接。
GB/T 32739—2016
5.3.2.1 关联
用于描述两个或更多类之间的一般关系。关联方向可在线段终点用箭头标记,指明方向的关联称
为单向关联。如不指明方向,则假定为双向关联。
5.3.2.2 聚合
用于创建两个类之间的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在该关系中,
一个类担当容器角色,另一个类担当容器
的构件角色。聚集的表示法是从"部分"类画一条带空心菱形箭头的实线指向"整体"类。
5.3.2.3 泛化
表示父类(或超类)与可替代它的子类之间的关系。父类是泛化类,而子类则定义为特化类。泛化
的表示法是从子类画一条带空心三角箭头的实线指向父类。
5.3.2.4 依赖
用于表示对包(元数据子集)的理解、使用等依赖其他的包(元数据子集)。依赖的表示法是从依赖
包画一条带箭头的虚线指向被依赖包。
5.3.2.5 角色
表示类在关联中的作用。 UML
模型中可使用“角色名称”说明目标对象在关联中所承担的角色。
在双向关联中,应提供两个类的角色名称,单向关联只需说明已知类的角色名称。图2说明了在
UML
图中如何表示角色名称和基数。
本标准使用的 UML 角色含义如图2所示:
style="width:6.84722in;height:1.17361in" />
注:
图2中,角色名称"角色1"是类1对类2的关系,"角色2"是类2对类1的关系,“基数1”表示类1有多少个对
象和类2的单个对象关联,"基数2"表示类2有多少个对象和类1的单个对象关联。基数的取值可以是一种
正整数 n (例如"1""2""3"等),也可以是"0..n""0..*""n..*"“m.n”(m 小 于n),
还可以是"m,n”(m 小 于n)。
其中m 和 n 都是一确定的正整数;"*"代表许多、多个;"..""0.. ×""n..*"
语境中表示"或",例如,基数1为 "0 .
.*"表示类1的0个或多个对象与类2的1个对象关联,基数1为"1 .
.*"表示类1的1个或多个对象与类 2的1个对象关联;".."在"0..n""m.n"
语境中表示"到",例如,基数1为"1..3"表示类1的1个、2个或3个对
象与类2的1个对象关联;","表示"或",例如,基数1为"2,4"表示类1的2个或4个对象与类2的1个对象
关联。在单向关联中,
一般只标注箭头指向的多少个对象与箭头背向的类的一个对象关联。
图 2 UML 角色
UML 构造型是现有UML 概念的扩展机制,用来对其他 UML
元素进行分类(或标记)的模型元
素。构造型在固有的 UML 元模型类层次结构的基础上,增强了分类机制。
本标准使用如下构造型:
a) \< 类 型 > ( ≤type>):
一个构造型类,用于定义实例(对象)的域以及作用于这些对象的操
作。类型可以有属性和关联,但没有方法。
GB/T 32739—2016
b) \< 数 据 类 型 > (\<datatype>>):
一组(各不相同的)值的描述符,是一个具有很少操作或没
有操作的类。它通过值来传递,其操作不改变值,但可以把值作为结果返回。数据类型的主要
目的是容纳另一个类的抽象状态,以进行传输、编码或持久地存储。数据类型包括基本预定义
类型(例如,整型、实型、字符串类型等)和用户定义类型。
c) \< 枚 举 > (\<enumeration>):
一种数据类型,其实例组成一个有名称的字符值的列表。
枚举名称及其字符值均要声明。枚举意味着一个类中的可能值完全已知。
d) \< 代 码 表 > (\<codelist>):
用于描述更开放的枚举。它是一种灵活的枚举,用于表示可
能值的一个长列表。如果该列表的元素是完全已知的,应使用枚举;如果仅知道元素的可能
值,则应使用代码表。即枚举是封闭的、不可扩展的,而代码表是可扩展的。
e) \< 抽 象 > (\<abstract>): 抽象类,该类不能被直接实例化,UML
模型中用斜体显示这个 类的名称。
本标准使用UML 抽象对象模型定义土壤科学数据元数据的模型。在第7章提供的
UML 图中,
每幅图定义由相关元数据实体、元素、数据类型和代码表构成的元数据子集(UML
包),在其他图中定
义的相关元数据实体的元素予以省略,并在元数据实体名称下圆括号内说明所在的包。5.2规定的八
个属性中,反映语法特征的属性包括约束/条件和最大出现次数,而 UML
中类的属性的多重性以及类
间关系的基数可看作是元数据元素和元数据实体约束/条件属性和最大出现次数属性的一种体现。
数据字典对每个元数据元素和元数据实体的中文名称、英文名称、缩写名、定义、数据类型、值域、
约束/条件和最大出现次数等八个属性进行了完整说明。
在数据字典中,角色名称用来标识元数据抽象模型关联,并由"角色名称:"开头,将它们与其他元数
据元素区分;对于元数据实体的值域,用其包含的行数来说明,使用数据类型属性定义元数据实体、构造
型和关联;对于元数据元素和元数据实体的约束/条件属性,用"M" 表示必选,"C"
表示条件必选、"O" 表
示可选;对于元数据元素和元数据实体的最大出现次数,只出现一次用"1"表示,不固定次数的重复出现
用"N" 表示,允许不为1的固定出现次数,并用相应的数字(即“2”"3”……)表示。
6.1.1
本标准定义描述土壤科学数据所需要的元数据概念模式,元数据描述的对象是"数据集"。元数
据实体和元数据元素在第6章、第7章和附录 A 中阐明。
6.1.2 元数据记录应包括核心元数据中必选的最少元数据元素,见附录 B。
6.1.3 元数据专用标准的制定应遵循附录C。 其一致性要求如下:
a)
声明与本标准严格一致的元数据专用标准应包含本标准中定义的元数据元素、元数据实体和
元数据子集,并能通过附录 D 中所要求的测试。
b)
声明与本标准一致的元数据专用标准可包含扩展的元数据元素、元数据实体和元数据子集,并
能通过附录D 中所要求的测试。
6.1.4 数据集包含土壤属性数据时,元数据记录应包含土壤分类名称(参见附录
E)。
6.1.5 土壤科学数据元数据应用示例参见附录F。
本标准中,元数据子集用 UML 包表示。每个包包含一个或多个元数据实体(UML
类),元数据实
GB/T 32739—2016
体包含一个或多个元数据元素(UML
类属性)。元数据实体可与一个或多个其他元数据实体相关。元
数据实体可按需要聚合或重复以满足本标准规定的必选要求以及用户的其他要求。图3表示包的结
构,其中责任者包和覆盖范围包是构造型实体,其定义见5.3.3。第7章和附录 A
分别用不同的方式描
述了元数据。
style="width:8.63403in;height:5.86736in" />
图 3 元数据包
表1列出了元数据的包与元数据实体之间的关系,各个包对应的元数据聚集实体列在元数据实体
栏目下。每个包有一对应的条目,包中含有的聚集实体则在6.3、6.4、第7章和附录
A 中详细说明。
表 1 元数据包和元数据实体间的关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元数据信息"描述土壤科学数据的全部元数据信息,用必选实体"元数据"表示。"元数据"实体由
GB/T 32739—2016
以下内容构成:
——必选元素:元数据创建日期、元数据标准名称和元数据责任者;
——可选元素:元数据标识、元数据语种、元数据字符集和元数据标准版本;
——必选实体:标识、数据质量;
——条件必选实体:空间参照系、空间表示;
可选实体:实体、方法、分发。
"标识信息"定义唯一标识数据集信息的元数据,元数据实体"标识"是必选的。它包含有关数据集
的标识符、标题、关键词、类型等信息。"标识"实体由以下内容构成:
——必选元素:标识符、标题、关键词、类型、摘要、学科分类、负责者和数据覆盖范围;
——可选元素:语种、字符集、状态;
——可选实体:专题分类、浏览图、维护和场地。
"数据质量信息"定义数据集质量总体评价的元数据,用必选实体"数据质量"表示。“数据质量”由
以下实体构成:
——必选实体:质量报告;
——可选实体:数据志。
"方法信息"定义数据集产生过程中使用方法的元数据,元数据实体"方法"是可选的,它由以下内容
构成:
必选元素:方法步骤;
——可选元素:引用说明;
——可选实体:试验设计,观测、样品分析、仪器和平台。
"实体信息"定义组成数据集实体信息的元数据,对数据实体的实体名、实体描述等基本信息及数据
实体的结构进行说明。"实体"是可选的,由以下元素构成:
——必选元素:实体名或文件名、实体描述;
——可选元素:内部物理格式、属性概要说明、其他结构说明。
"空间表示信息"定义数据集中空间信息表示方法所需的元数据,"空间表示"是条件必选的元数据
实体。对于由矢量型数据或格网型数据组成的空间数据是必选的,对于文本型和关系型数据是可选的。
"空间表示"包含"格网空间表示"和"矢量空间表示"两个条件必选的元数据实体,两个实体都包含必选
的和可选的元素。当满足以下条件:
— 数据集为格网型数据时,必选"格网空间表示";
— 数据集为矢量型数据时,必选"矢量空间表示"。
6.3.7 空间参照系信息(空间参照)
"空间参照系信息"定义数据集空间参照系的元数据,"空间参照系"对于由矢量型数据和格网型数
GB/T 32739—2016
据组成的空间数据是必选的,对于文本型数据和关系型数据是可选的。"空间参照系"由以下实体构成:
—必选实体:坐标参照系;
— 可选实体:高程参照系。
"分发信息"定义数据集如何分发和获取的元数据,"分发"是可选的元数据实体,由以下元素构成:
——必选元素:分发方式;
——可选元素:在线链接地址、发布日期、拷贝权限、使用方法、应用案例描述和分发联系者。
6.4 责任者信息包和覆盖范围信息包说明
责任者信息和覆盖范围信息属于构造型实体\<数据类型>,不单独使用,由其他元数据实体通过
元数据元素调用。
"责任者信息"定义与数据产生、分发相关责任者的元数据信息,元数据实体"责任者"由以下元素
构成:
——必选元素:单位或姓名(二者取其一);
——可选元素:电子邮箱、电话、地址、邮政编码。
"覆盖范围信息"定义数据集所涉及时间范围、空间范围和土壤分类的元数据信息。时间范围说明
数据集覆盖的单一时间或时间段,空间范围说明数据集覆盖的地理位置,土壤分类说明数据集所覆盖的
土壤分类名称,属性数据中包含土壤类型时必选。"覆盖范围"由以下实体组成:
— 必选实体:时间范围和空间范围;
——条件必选实体:土壤分类。
元数据信息见图4。
GB/T 32739—2016
style="width:11.13999in;height:10.49334in" />数据质量
(数据质量信息)
标识
(标识信息)
1
标识信息
1
数据质量信息
0..1
方法信息
元数据
方法
(方法信息)
元数据标识
元数据创建日期
-元数据责任者
元 数 据 语 种
元数据字符集 元数据标准名称 元数据标准版本
0..
空间表示信息
:String
:Date
:责任者[]
:String
:字符集代码 :String
:String
0..1
1
1..
0..1
0..1
1
0..1
0.,*
分发信息
分发
(分发信息)
\<abstrac>
空间表示
(空间表示信息)
0..1
空间参照系信息
空间参照系
(空间参照系信息)
0..*
实体信息
实体
(实体信息)
\<codelist
字符集代码
gb2312
- big5
ucs2
ucs4
utf7
·
条件说明:
若“数据集类型”的值为"矢量型”或者"格网型"则“空间参照"和“空间表示”必选。
图 4 元数据信息
GB/T 32739—2016
style="width:12.16674in;height:11.39314in" />图5定义唯一标识数据集信息所需的元数据。本图的数据字典见A.1.2。
场地
场地名称
- 场 地 代 码
场地描述
一场地覆盖范围
土 地 利 用 现 状
气候信息String
地 形 地 貌 信 息:
水文信息:String
- 植 被 信 息
场地历史
0..
场地信息
元数据
(来自元数据信息)
1
标识信息 ,
标识
标识符 :String
标题 String
关键词 Slring[]
类型 数据集类型
摘要 : String
语种 String
字符集 : 字符集代码
负责者 责任者[]
状态 进展代码
学科分类 :String[]
数据覆盖范围 : 覆盖范围[]
codclist>
进展代码
完成
连续更新
不定时更新
正在开发
废弃
1
1
0..1
0..1
1..*
0..1
1..*
1..*
codclis1
数据集类型
- 关系型
- 文木型
- 格网型
- 矢量型 其他
codelist
字符集代码
- gb2312
- big5 ucs2
- ucs4 utI7
*0..* *
专题分类信息
专题分类
分类名称 分类编码 分类标准 分类标准版本号 |
|
---|
0..*
1
0..1
0..1
维护信息
0..
浏览图信总
维护
- 数据集维护描述
最 后 更 新 日 期
维护和更新频率
- 维护注释
测览图
浏览图形文件名
- 浏览图形文件说明
- 浏览图形文件类型 浏览图形文件UR L
:String
Date
String
String
:String
:String
:String
:Slring
1
1
0..1
0..1
1
0..1
0..1
0..1
图 5 标识信息
GB/T 32739—2016
图6定义对数据集质量总体评价所需的元数据。本图的数据字典见A.1.3。
style="width:12.18657in;height:10.53998in" />准确度
专题分类正确性 : StringL 定量属性准确度 : String[]
空间定位准确度 : String[] 其他准确度说明 :String
0..1
准确度信息
0..*
1..?
0..
0..1
元数据
(来自元数据信息)
1
数据质量信息
数据质最
0..I
精密度信息
1
质量报告信息
质量报告
数据质量概述 :String
- 报告者 :责任者
1
0.. 1
0..1
数据志信息
数据志
数据源 :String[] 1..*
- 数据源说明 String 0..1
- 数据处理说明 String 0..1
- 数据处理日期 :String[] 0..
- 处理者 : String 0..]
0..1
一致性信息
精密度
-样品分析精密度 :String[] 0..*
- 采样重复数 :String[] 1..
- 试验重复数 :String[] 0..
- 其他精密度说明 : String 0)..1
致性
|
|
---|
0..
1..
0..*
0..1
0..1
数据源参照系
0..1
完整性信息
完整性
- 其他完整性说明 |
|
---|
0..1
0..1
0..1
空间参照系
(空间参照系信息)
图 6 数据质量信息
GB/T 32739—2016
图7定义数据集产生过程中使用方法所需的元数据,本图的数据字典见A.1.4。
style="width:11.9534in;height:7.55986in" />《codelist》
观测频度
- 连续
每 小 时
每 口
- 每5天
- 每 月
- 每两月
- 每季度
每作物季
- 每年
按需要
- 不定期 未知
仪器和平台
(来自元数据信息) |
|
|
0..1 0.1 |
---|
0..1
0..1
方法信息
方法
方法步骤 :String[1
引用说明 :String]
0..1
试验设计信息
试验设计
研究日的 :String
试验设计描述 : String
1
1
0..1
观测信息
观测
观测(采样)时间:String
-观测(采样)方法 :String
一 观测(采样)频度 :观测频度
一 样品保存 :String
- 其他说明 :String
1
1
0..1
0..1
0..1
0..
样品分析信息
样品分析
- 分析项目和方法 : String 分析日期 :String
1
0..1
图 7 方法信息
图8定义组成数据集实体文件所需的元数据,本图的数据字典见 A.1.5。
style="width:3.84722in;height:4.90694in" />
图 8 实体信息
GB/T 32739—2016
图9定义数据集中空间信息表示方法所需的元数据,本图的数据字典见 A.1.6。
style="width:12.38056in;height:7.87361in" />
图 9 空间表示信息
GB/T 32739—2016
图10定义数据集空间参照系所需的元数据,本图的数据字典见A.1.7。
style="width:12.07329in;height:14.22674in" />codelist>
高程基准面代码
1956黄海高程
- 1985国家高程 地方独立高程
- EGM96
- EGM2008 其他
codelist
坐标系代码
—— 笛卡尔坐标系 大地坐标系
投影坐标系
其他
元数据
(来自元数据信息)
0..1
空间参照信息
空间参照系
\<codelist >
大地基准面代码
1954年北京坐标系
- 1980年西安坐标系
- IAG 1979大地参照系(GRS-80) 全球参考系
-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
-世界大地坐标系(WGS-84)
- 地方独立坐标系
其他
1
坐标参照系信息
- 投影标识符
|
|
0..1 0..1
|
---|
0..1
高程参照系信息
高程参照系
高程基准而: 高程基准面代码
0..1
椭球体参数信息
椭球体参数
- 扁率分母 |
|
|
---|
codelist
长度度量单位代码
带号
- 标准纬线
中央经线
— 投影原点纬度
东移假定值
北移假定值
- 东移北移假定值单位
- 赤道比例因子
视点高度
- 投影中心经度
- 投影中心纬度
- 中央经线比例因子 一 极地垂直经度
- 投影原点比例因子
投影参数
:int
:doublelI
double
:double
double
; double
:长度度量单位代码
:double
:doublc
: doublc
:double
:double
:double
:double
1
0..2
0..1
0..1
0..1
0..1
0..1
0..1
0..1
0..1
0..1
0..1
0..1
0..1
- 千 米
- 米
分米
厘米
毫米
其他
条件说明:
若描述对象含有高程数据,则“高程参照系信息”为必选;
若椭球休为非球休,则“扁率分母”为必选;
若投影方式为非方位投影,则“中央经线”和“投影原点纬度”为必选;
若投影方式为方位投影,则“投影中心经度"和“投影中心纬度”为必选。
图 1 0 空间参照系信息
GB/T 32739—2016
图11定义数据集如何分发和获取所需的元数据,本图的数据字典见 A.1.8。
style="width:4.4in;height:6.03333in" />
图 1 1 分发信息
图12定义与数据产生、分发相关责任者的元数据信息,本图的数据字典见A.2.1。
style="width:9.58681in;height:3.48056in" />
图12 责任者信息
GB/T 32739—2016
图13定义数据集所涉及空间范围、时间范围和土壤分类所需的元数据信息,本图的数据字典
见A.2.2。
style="width:12.2333in;height:10.95336in" />\<datatype
覆盖范围
1
时间范围信息
\<ubstracr >
时间范围
1..*
空间范围信息
空间范围
地理标识符: Sting[] 1..
单一时间 单一时间点:String
1
0..*
经纬度范围信息
\<ahstruct >
经纬度范国
点范围
0..
垂向范围信息,
垂向范围
- 高程最小值: double
- 高程最大值; double
-高程基准面:高程基准面代码0..1
地理边界矩形
西部边界经度:double 1 东部边界经度: double
北部边界纬度: double
南部边界纬度: doublc 1
时段
开 始 时 间 :String 1
结 束 时 间 :Stnng
0..1
上壤分类信息
上壤分类
中国土壤发生分类土类 :String[] 1..*
中国上壤发生分类系统版本号: String 0..1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亚纲 :CST 亚纲代码[] 0..*
中国土壊系统分类版本号 : String 0..1
参照点方位:参照点方位代码1
经度 ;double
纬度 :double 1
0..1
其他土壤分类系统信息
条件说明:
土壤分类:描述对象含有土壤类型数据时, “土壤分类信息”必选。
点范围:使用“经纬度范围”同时未使用“地理边界矩形”时, “点范围”必选。
矩形范围:使用“经纬度范围”同时未使用“点范围”时, “地理边界矩形”必选。
|
---|
|
其他土壤分类系统 分类系统名称 :String
十境类型名称 :String[] 分类级别 :String 分类系统版本号: String
1..*
0..1
图13 覆盖范围信息
style="width:0.21318in;height:0.17999in" />
(规范性附录)
数 据 字 典
A.1 元数据基础包
A.1.1 元数据信息
见表 A.1,UML 模型见图4。
表 A.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表 A.1 ( 续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A.1.2 标识信息
style="width:0.21318in;height:0.16985in" />
见表 A.2,UML 模型见图5。
style="width:0.21318in;height:0.19997in" />
表 A.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表 A.2 ( 续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A.1.2.1 专题分类信息
style="width:0.61314in;height:0.19336in" /> 见表 A.3。
style="width:0.21318in;height:0.19997in" />
表 A.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A.1.2.2 浏览图信息
见表 A.4。
表 A.4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A.1.2.3 维护信息
见表 A.5。
表 A.5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A.1.2.4 场地信息
见表 A.6。
表 A.6
|
|
|
|
|
|
|
|
|
---|---|---|---|---|---|---|---|---|
|
|
|
|
|
|
|
|
|
style="width:0.19998in;height:0.18675in" />
表 A.6 ( 续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A.1.3 数据质量信息
见表 A.7,UML 模型见图6。
style="width:0.21318in;height:0.21334in" />
表 A.7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A.1.3.1 质量报告信息
见表 A.8。
表 A.8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style="width:0.19338in;height:0.19997in" />
表 A.8 ( 续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A.1.3.1.1 准确度信息
见表 A.9。
表 A.9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表 A.9 ( 续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鸟
A.1.3.1.2 精密度信息
见表 A.10。
表 A.10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style="width:0.19998in;height:0.20673in" />
表 A.10 ( 续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A.1.3.1.3 完整性信息
见表 A.11。
表 A.1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A.1.3.1.4 一致性信息
见表 A.12。
表 A.1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A.1.3.2 数据志信息
见表 A.13。
表 A.13
|
|
|
|
|
|
|
|
|
---|---|---|---|---|---|---|---|---|
|
|
|
|
|
|
|
|
|
style="width:0.21318in;height:0.20658in" />
表 A.13 ( 续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A.1.4 方法信息
见表 A.14,UML 模型见图7。
style="width:0.21318in;height:0.1866in" />
表 A.14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A.1.4.1 试验设计信息
见表 A.15。
表 A.15
|
|
|
|
|
|
|
|
|
---|---|---|---|---|---|---|---|---|
|
|
|
|
|
|
|
|
|
style="width:0.21318in;height:0.21334in" />
表 A.15 ( 续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A.1.4.2 观测信息
见表 A.16。
表 A.16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A.1.4.3 样品分析信息
见表 A.17。
表 A.17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A.1.4.4 仪器和平台信息
见表 A.18。
表 A.18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style="width:0.19998in;height:0.20658in" />
A.1.5 实体信息
见 表 A.19,UML 模型见图8。
表 A.19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A.1.6 空间表示信息
见表 A.20,UML 模型见图9。
表 A.20
|
|
|
|
|
|
|
|
|
---|---|---|---|---|---|---|---|---|
|
|
|
|
|
|
|
|
style="width:0.21318in;height:0.21334in" />
表 A.20 ( 续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style="width:0.21318in;height:0.21334in" />
表 A.20 ( 续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A.1.6.1 影像说明
见表 A.21。
表 A.2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style="width:0.21318in;height:0.21334in" />
A.1.7 空间参照系信息
见表 A.22,UML 模型见图10。
表 A.2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A.1.7.1 坐标参照系信息
见表 A.23。
表 A.2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style="width:0.21318in;height:0.21334in" />
表 A.23 ( 续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A.1.7.2 高程参照系信息
见表 A.24。
表 A.24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A.1.7.3 椭球体参数信息
见表 A.25。
表 A.25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A.1.7.4 投影参数信息
见 表 A.26。
表 A.26
|
|
|
|
|
|
|
|
|
---|---|---|---|---|---|---|---|---|
|
|
|
|
|
|
|
|
|
占
表 A.26 ( 续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表 A.26 ( 续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A.1.8 分发信息
见表 A.27,UML 模型见图11。
表 A.27
|
|
|
|
|
|
|
|
|
---|---|---|---|---|---|---|---|---|
|
|
|
|
|
|
|
|
|
长
表 A.27 ( 续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A.2 责任者信息包和覆盖范围信息包
A.2.1 责任者信息
见表 A.28,UML 模型见图12。
出
表 A.28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A.2.2 覆盖范围信息
见表 A.29,UML 模型见图13。
表 A.29
|
|
|
|
|
|
|
|
|
---|---|---|---|---|---|---|---|---|
|
|
|
|
|
|
|
|
|
本
表 A.29 ( 续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A.2.2.1 空间范围信息
见表 A.30。
表 A.30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去
表 A.30 ( 续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A.2.2.2 经纬度范围信息
见表 A.31。
表 A.3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style="width:0.19998in;height:0.20658in" />
表 A.31 ( 续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A.2.2.3 垂向范围信息
见表 A.32。
表 A.32
|
|
|
|
|
|
|
|
|
---|---|---|---|---|---|---|---|---|
|
|
|
|
|
|
|
|
|
style="width:0.21318in;height:0.19997in" />
表 A.32 ( 续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A.2.2.4 土壤分类信息
见表 A.33。
表 A.3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表 A.33 ( 续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A.2.2.5 其他土壤分类系统信息
见表 A.34。
表 A.34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A.2.2.6 时间范围信息
见表 A.35。
表 A.35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style="width:0.19998in;height:0.19997in" />
GB/T 32739—2016
A.3 枚举 和 \< 代 码 表
A.3.1 简介
以 下 是 构 造 型 \< 代 码 表 > 和 \< 枚 举
。它们起到词汇编码体系的作用,用于将元数据元素的
取值限制在某一概念空间内。\<枚举>是封闭的(不可扩展的),而\<代码表>是可扩展的,有关如
何扩展\<代码表>的信息见附录C 和附录D。
本标准为每一个可能的选择均提供了一个域代码。其 中 ,A.3.2
采用符合研究领域习惯的层次编码作为域代码,其余域代码均由一至三位数字表示,并在该
代码表中是唯一的。每个代码表或枚举的第一行包含一个英文短名,是该代码表或枚举的英文名称
缩写。
A.3.2 CST (系统分类)亚纲代码 代 码 表 >
见表 A.36。
表 A.36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GB/T 32739—2016
表 A.36 ( 续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GB/T 32739—2016
表 A.36 (续)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GB/T 32739—2016
表 A.36 (续)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GB/T 32739—2016
表 A.36 ( 续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A.3.3 数据集类型代码表 代码表
见表 A.37。
表 A.37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A.3.4 观测频度代码 代 码 表 >
见表 A.38。
表 A.38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GB/T 32739—2016
A.3.5
参照点方位代码 枚举
见表 A.39。
表 A.39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A.3.6 长度度量单位代码\<代码 表 >
见表 A.40。
表 A.40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A.3.7 高程基准面代码 代码表>
见表 A.41。
表 A.4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GB/T 32739—2016
A.3.8 坐标系代码 代码表
见表 A.42。
表 A.4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A.3.9 大地基准面代码\<代码表>
见表 A.43。
表 A.4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A.3.10 格网类型代码
见表 A.44。
代码表
style="width:0.58009in;height:0.54574in" />
表 A.44
|
|
|
|
---|---|---|---|
|
|
|
|
|
|
|
|
|
|
|
|
|
|
|
|
GB/T 32739—2016
A.3.11 几何对象类型代码 代 码 表 >
见表 A.45。
表 A.45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A.3.12 格 网 几 何 对 象 代 码
\< 代 码 表
见表 A.46。
表 A.46
|
|
|
|
---|---|---|---|
|
|
|
|
|
|
|
|
|
|
|
|
|
|
|
|
A.3.13 进展代码 代码表
见表 A.47。
表 A.47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A.3.14 字符集代码 代码表>
见表 A.48。
GB/T 32739—2016
表 A.48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GB/T 32739—2016
(规范性附录)
核心元数据
本标准定义了完整的元数据元素集,但通常仅仅应用全部元素的一个子集。表
B.1 中列出的是标
识一个数据集,特别是为了编目的目的所需要的核心元数据元素。该表包含的元数据元素回答以下问
题:"特定专题的数据集存在吗(什么)""覆盖特定的地区(何处)""特定的日期或时段(何时)"以及"了解
数据集更多情况的联系方(谁)"。除必选元素外,使用推荐的可选元素能提高互操作能力,允许用户准
确地理解生产者或发布者提供的土壤科学数据和相关的元数据。本标准的数据集元数据专用标准应包
含该核心元数据。
表 B.1 列出描述数据集所需的核心元数据元素(必选的和推荐可选的)。"M"
表示该元素是必选
的,"O", 表示该元素是可选的,"C" 表示特定条件下该元素是必选的。
表 B.1 土壤科学数据集核心元数据
|
|
---|---|
|
|
|
|
|
|
|
|
|
|
|
|
|
|
|
|
|
|
|
|
GB/T 32739—2016
(规范性附录)
元数据扩展和元数据专用标准
C.1 背景
本标准第7章和附录 A
提供通用的元数据,然而,资源和需求的多样性意味着:a)本标准定义的元
数据可能相对于应用需求"过剩";b)本标准定义的元数据可能相对于应用需求"不足"。而且,在很多
情况下,这两种现象可能同时存在。概言之,本标准可能适应不了所有的应用。因此,需要根据应用对
本标准定义的元数据和其关联结构进行取舍,以及(或者)补充元数据。本附录提供扩展元数据和制定
元数据专用标准的规则。
C.2 元数据取舍
元数据取舍是根据应用需求,从本标准定义的元数据实体和元素中作出选取或舍弃。在取舍之前,
应认真分析应用需求,并仔细地查阅本标准中现有的元数据实体和元素。通过将应用需求与本标准中
的元数据实体和元素进行比照,选取需求所需要的元数据实体和元素,而舍弃不需要的元数据实体和
元素。
在进行元数据取舍时,可灵活地采用从上向下的遍历策略或者从下向上的遍历策略选择需要的元
数据实体和元素,并舍弃不需要的元数据实体和元素。
元数据取舍的原则是如果一个元数据实体被舍弃,则意味着其所包含的元数据实体和元素皆被舍
弃。反之,如果一个元数据元素或被选取,则其所在的元数据实体也应选取。
C.3 元数据扩展的类型
本标准允许下列扩展类型:
a) 增加新的元数据元素;
b) 增加新的元数据实体;
c) 增加新的元数据子集;
d) 建立新的代码表,代替值域为"自由文本"的现有元数据元素的值域;
e) 创建新的代码表元素(对值域为代码表的元数据元素的值域进行扩充);
f) 对现有元数据实体/元素施加更严格的可选性限制;
g) 对现有元数据实体/元素施加更严格的最大出现次数限制;
h) 缩小现有元数据元素的值域。
C.4 元数据扩展的实施
在扩展元数据之前,应仔细地查阅本标准中现有的元数据子集、实体和元素及其属性,根据应用需
求确认是否缺少适用的元数据子集、实体或元素。
对于每一个增加的元数据子集、实体或元素,应按照第5章的约定定义其中文名称、英文名称、缩写
名、定义、数据类型、值域、约束/条件和最大出现次数等八个属性,并定义关系,以便确定结构和模式。
GB/T 32739—2016
对于新建的代码表和代码表元素,应按照与 A.3
中的代码表和代码表元素相同的格式,说明代码
表中每个值的名称、代码以及定义。
C.5 元数据扩展规则
基于本标准实施元数据扩展应遵循以下规则:
a)
扩展的元数据元素不能用来改变本标准中现有元数据元素的名称、定义或数据类型属性;
b)
增加的元数据元素应按照本标准所确定的等级结构进行合理地组织,努力使增加的元数据元
素组织到现有的元数据实体中,无法为增加的元数据元素找到在逻辑上恰合或者自然恰合的
上层元数据实体时,可定义新的元数据实体;
c)
增加的元数据实体可包含增加的和现有的元数据实体/元素,作为其组成部分;
d) 允许以代码表替代值域为自由文本的现有元数据元素的值域;
e)
允许增加现有代码表中值的数量,扩充后的代码表应与扩充前的代码表在逻辑上保持一致;
f)
允许对选择保留的元数据元素的值域进行缩小(例如,在本标准中规定元数据元素的值域中有
7个值,在定制后可规定它的值域只包含其中的4个值);
g)
允许对保留的元数据实体/元素的可选性和最大出现次数施以更严格的限制(例如,在本标准
中定义为可选的元数据实体/元素,在扩展后可以是必选的;在本标准中定义为可无限次重复
出现的元数据实体/元素,在扩展后可以是只出现1次);
h) 不得扩展本标准所不允许的任何内容。
C.6 元数据专用标准
一个基于本标准的元数据专用标准包含本标准定义的全部或部分元数据子集、实体或元素,还可包
含扩展的元数据子集、实体或元素。制定元数据专用标准的过程可以是一个元数据取舍的过程,也可以
是一个既包括元数据取舍也包括元数据扩展的过程。本标准定义的全集元数据包含200多个元数据元
素,其中大多数是作为"可选"元素列出的。标准中对它们进行了明确的定义,以帮助用户正确地理解它
们描述了什么。各个机构、联盟或者用户团体可根据应用需要,制定本标准的元数据专用标准。他们应
选择必选的元数据子集、实体和元素;对于特定的应用,
一个可选的现有元数据子集、实体或元素可被扩
展为必选的;他们也可根据需要扩充本标准中没有的元数据子集、实体或元素,例如,希望扩充描述元数
据实例是否通过审核的元数据元素,以帮助提高元数据实例的质量。然而,除非将元数据专用标准发布
或注册,这些扩充的元数据子集、实体或元素在该元数据专用标准以外并不会被知晓。
元数据专用标准作为一个容纳来自本标准的以及扩展的元数据子集、实体和元素的容器,应指明来
自本标准的元数据子集、实体和元素所在的名称空间。扩充的元数据子集、实体和元素也应具有自己的
名称空间。
图C.1 说明了元数据专用标准与本标准定义的全集元数据之间的关系。
style="width:0.56671in;height:0.42658in" />class="anchor">GB/T 32739—2016
style="width:7.01329in;height:3.54002in" />全集元数据
元数据应用
扩展的元数据
图 C.1 元数据专用标准
本标准定义的全集元数据包括核心元数据。元数据专用标准应包括核心元数据,但是不必包含本
标准中定义的其他全部组成部分。元数据专用标准可包含扩展的元数据(灰色部分),对元数据的扩展
应符合本附录中制定的扩展规则。
如果要增加的信息是广泛的,宜经由用户团体对提议的元数据扩展进行协调,并制定子学科或领域
的专用标准。
元数据专用标准可经过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的标准立项、标准审查等程序成为国家推荐标准,也
可被某个机构或联盟在小范围内使用。
C.7 元数据专用标准制定规则
基于本标准制定元数据专用标准应按照以下规则进行:
a)
创建之前,应仔细分析应用需求,检查本标准现有的元数据子集、实体和元素,以及检查所有已
经注册的元数据专用标准;
b) 元数据专用标准应遵循定义扩展元数据的规则;
c) 元数据专用标准不能用以改变已有元数据元素的名称、定义或数据类型;
d) 元数据专用标准应包括:
● 土壤科学数据核心元数据(见附录 B);
●
元数据实体被选择或条件选择时,其所包含的全部必选元数据元素,以及满足条件的条件
必选元素。
e)
扩展的元数据子集、实体和元素应按照与本标准一致的方式(见5.1的约定),说明其各方面的
属性,并定义关系,以便能够确定元数据专用标准的结构和模式;
f) 元数据专用标准应开放给依据其创建元数据的任何人所访问。
GB/T 32739—2016
(规范性附录)
抽象测试套件
D.1 简介
本测试套件适用于本标准定义的全集元数据标准以及由本标准发展来的任何元数据专用标准。应
按照5. 1以及第6章、第7章和附录 A
的规定提供元数据。用户扩展的元数据应按照附录 C 的规定确
定和提供,并应满足D.3 规定的要求。
D.2 现有元数据测试套件
D.2.1 完整性测试
完整性测试应符合以下要求:
a)
测试目的:保证接受测试的元数据专用标准中来自本标准的所有必选或者条件必选的元数据
子集、实体和元素的一致性。
注:很多规定为必选的元素包含在可选或条件必选的元数据实体中。只有选用包含它们的元数据实体时,这些元
素才成为必选的。
b)
测试方法:将本标准与接受测试的元数据专用标准进行对比,查看第7章和附录
A 中定义为
必选的元数据子集、实体和元素是否在元数据专用标准中出现。当符合本标准设定的有关条
件时,还要对比检查第7章和附录 A
中定义为条件必选的元数据子集、实体和元素是否在元 数据专用标准中出现。
c) 引用:第7章和附录 A。
d) 测试类型:基本测试。
以下测试适用于各种约束/条件——必选、条件必选和可选——
的元数据子集、实体和元素。
D.2.2 最大出现次数测试
最大出现次数测试应符合以下要求:
a)
测试目的:保证元数据专用标准中来自本标准的每个元数据子集、实体和元素出现次数不超过
本标准规定的次数;
b)
测试方法:检查元数据专用标准中每个元数据子集、实体或元素的最大出现次数,将之与第7
章和附录 A
中定义的对应元数据子集、实体或元素的"最大出现次数"属性进行对比,每个元
数据子集、实体或元素的最大出现次数不应超过本标准中规定的对应元数据子集、实体或元素
的最大出现次数;
c) 引用:第7章和附录 A;
d) 测试类型:基本测试。
D.2.3 缩写名测试
缩写名测试应符合以下要求:
a)
测试目的:保证接受测试的元数据专用标准中来自本标准的每个元数据元素使用规定的缩
写名;
GB/T 32739—2016
b)
测试方法:检查元数据专用标准中每个元数据元素的缩写名,确定它是否在本标准中定义;
c) 引用:第7章和附录 A;
d) 测试类型:基本测试。
D.2.4 数据类型测试
数据类型测试应符合以下要求:
a)
测试目的:保证接受测试的元数据专用标准中来自本标准的每个元数据元素使用符合规定的
数据类型;
b)
测试方法:检查元数据专用标准中每个元数据元素的数据类型,确定其数据类型是否符合本
标准中的规定;
c) 引用:第7章和附录 A;
d) 测试类型:基本测试。
D.2.5 值域测试
值域测试应符合以下要求:
a)
测试目的:保证接受测试的元数据专用标准中来自本标准的每个元数据元素的值在规定的
域内;
b)
测试方法:检查元数据专用标准中每个元数据元素的值,确定它们是否落在本标准规定的值
域内;
c) 引用:第7章和附录 A、C;
d) 测试类型:基本测试。
D.2.6 模式测试
模式测试应符合以下要求:
a) 测试目的:保证接受测试的元数据专用标准遵循本标准定义的模式;
b)
测试方法:检查元数据专用标准中来自本标准的每个元数据元素,确定它们是否包含在本标准
定义的相应元数据实体中;
c) 引用:第7章和附录 A;
d) 测试类型:基本测试。
D.3 用户自定义的扩展元数据测试套件
D.3.1 排他性测试
排他性测试应符合以下要求:
a)
测试目的:保证每个用户自定义的元数据子集、实体和元素是唯一的,且尚未在本标准中定
义过;
b)
测试方法:检查元数据专用标准中每个用户自定义的元数据子集、实体和元素,确定其是唯一
的,且此前未曾在本标准中使用;
c) 引用:第7章和附录 A;
d) 测试类型:基本测试。
D.3.2 定义测试
定义测试应符合以下要求:
GB/T 32739—2016
a)
测试目的:保证用户自定义的每个元数据子集、实体和元素按照本标准的规定进行了定义;
b)
测试方法:检查元数据专用标准中每个用户自定义的元数据子集、实体和元素,保证本标准
5.1中要求的属性都已经被定义;
c) 引用:5.1;
d) 测试类型:基本测试。
D.4 元数据专用标准测试套件
元数据专用标准测试应符合以下要求:
a) 测试目的:检查接受测试的元数据专用标准是否遵循本标准确定的规则;
b) 测试方法:按照 C.2 和 C.3 的规定进行测试;
c) 引用:第5章、第6章、第7章、附录 A、附录C、D.2 和 D.3;
d) 测试类型:基本测试。
GB/T 32739—2016
(资料性附录)
土壤分类参比
E.1 概述
土壤分类反映土壤发生演化的规律,体现土壤类型之间联系和区别。从信息科学的观点看,土壤分
类的规范化和定量描述是土壤信息解译、模拟、对比的基础。本资料性附录简要说明我国主要土壤分类
系统的由来以及分类系统参比的科研成果。
E.2 土壤发生分类与土壤系统分类
土壤发生分类是以成土条件和成土过程为依据,以土类为基本单元建立起来的土壤分类系统。中
国土壤发生分类是在前苏联土壤地理发生分类的基础上,经过多次修改,于1978年建立了一个统一的
较为完整的中国土壤发生分类(GSCC)。
它很快被我国土壤学界所认可和广泛应用,成为全国第二次
土壤普查分类的基础,并于1998年完善成为六级分类系统,即土纲、亚纲、土类、亚类、土属和土种。这
个系统包含了12个土纲、29个亚纲、61个土类和231个亚类。基于土壤发生分类,以全国第二次土壤
普查研究成果为编制基础,国家标准化管理机构发布了GB/T 17296。
国际土壤分类系统的趋势是定量化、标准化和统一化。在美国土壤系统分类的影响下,从1984年
起开展了以诊断层和诊断特性为基础的中国土壤系统分类研究,2001年完善为土纲、亚纲、土类、亚类、
土族和土系六级分类系统,土纲和亚纲分别为14个和39个,土类和亚类分别为138个和588个。该分
类系统已编入高校的各种教科书,其中人为土的诊断层和诊断特征,被国际土壤分类组织所采用,成为
国际人为土分类的标准。中国土壤系统分类表参见《中国土壤系统分类检索(第三版)》。
E.3 中国土壤发生分类与土壤系统分类的参比
E.3.1 参比的重要性和不确定性
我国土壤分类处于土壤发生分类与系统分类并存阶段,进行两者的参比对充分利用已有资料,加强
国际交流交流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土壤发生分类是以地带性的生物气候条件为首要依据,而土壤系统
分类是以有定量限定的诊断层和诊断特性所反映的属性为依据,因此,两者的参比是有困难的。不同分
类系统间土壤类型参比按其参比的尺度和操作方法的差异具有不确定性,严格来说,只能是一种近似的
参比。
E.3.2 最大参比度
方法说明:选取全国2540个土壤剖面,由土壤分类学家解译出每个土壤剖面所对应的中国土壤发
生分类土类、中国土壤系统分类土纲和美国土壤系统分类土纲名称,采用PKB
关联法,将1:100万土
壤发生分类数字化土壤图与2540土壤剖面参比信息进行连接,并表征为1:100万土壤系统分类(CST
和ST)
数字化土壤图。根据每个剖面在不同分类系统各高级分类单元中的归属及其所代表的分布面
积.按GSCC 土类与CST(ST)
土纲进行统计,分别建立两个分类系统土壤类型间的最大参比度。见
表 E.1和表E.2。
GB/T 32739—2016
表 E.1 中国土壤发生分类与中国土壤系统分类最大参比度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GB/T 32739—2016
表 E.1 (续)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for Correlating the Genetic Soil Classification of China and Chinese Soil Taxonomy. Pedosphere 16(2):
|
GB/T 32739—2016
表 E.2 中国土壤发生分类与美国土壤系统分类最大参比度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GB/T 32739—2016
表 E.2 ( 续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E.3.3 类型参比
方法说明:类型参比是根据某一类型代表性剖面的土壤形态特征、理化性质及矿物学特性,鉴别出
其具有的诊断层和/或诊断特性,并通过检索系统,对不同分类系统的类型进行参比。
由于土壤发生分类系统各类型之间在性质上没有明确的定量界限,依据全国土壤普查办公室编著
的《中国土壤》(全国土壤普查办公室,1998)中所提出的中国土壤分类系统中各亚类土壤代表性剖面的
实际资料,结合其中心概念,对照中国土壤系统分类的检索系统(第三版)(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所土壤
系统分类课题组,2001),确定其对应的中国土壤系统分类的类型名称。例如,发生分类系统中的典型红
壤亚类就其代表性剖面的土壤形态特征、理化性质及矿物学特性,鉴别出它具有低活性富铁层、黏化层
及湿润土壤水分状况等诊断层和诊断特性;通过检索,确定它属于系统分类中黏化湿润富铁土。见表
E.3。
依据诊断层和诊断指标的定量界限,中国土壤系统分类土纲在美国土壤系统分类和国际土壤分类
更多内容 可以 GB-T 32739-2016 土壤科学数据元数据. 进一步学习